-
颜值与实力齐飞,长安新一代平头小卡跨越者D3开启货运新美学!
发布时间:2025/03/18
在传统观念里,商用车往往只注重实用性,在外观与内饰设计方面常被忽视。但长安跨越新一代平头小卡跨越者D3的亮相,彻底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它巧妙融合了颜值与实力,为货运领域开拓出全新的美学视角。 从外观...
-
2024年三季度中国汽车后市场行情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18
F6大数据研究院最新发布《2024三季度汽车后市场行情报告》,减振器、蓄电池销量同比分别增长4%、2%,机油、乘用车轮胎同比下滑2%,而齿轮油、自动变速箱油同比降幅均在10%以上 一、研究成果摘要 2024年截至三...
-
奥铃智蓝EM重磅发布,引领中国新能源轻卡品质升级
发布时间:2024/04/29
相约锦绣蓉城,共“碳”纯电未来!4月28日,以“全路况、全场景、全价值”为主题的奥铃智蓝EM全国上市发布会在成都盛大启幕。物流行业协会领导、福田奥铃领导、供应商以及来自成都及周边区域的大客户、商用车行...
-
吴周涛引领北京现代新浪潮,炫出专属驾乘体验感
发布时间:2024/03/14
车展压轴大戏——第二十一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以下简称“广州车展”)在11月17日正式拉开帷幕。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合资品牌之一,北京现代携第五代胜达亮相广州车展。这是新车在中国市场首次公开亮相。值得一提的是...
-
哈弗H6第三代车型将拥有更好的产品扩展能力
发布时间:2020/04/09
长城汽车将于今年下半年推出全新一代哈弗H6(第三代车型),内部代号为“B01”。在最近长城汽车2019年业绩公布的一次采访中,魏建军董事长表示:“B01”的车身长度在4.65米左右(现款为4600mm),兼有混动、HEV和PHEV...
-
一汽红旗计全新大型纯电动SUV概念车——红旗E115将量产
发布时间:2020/04/09
曾几何时,一汽红旗代表着民族汽车行业的崛起和骄傲,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里程碑,1958年,就一直作为国家国事等重大活动的礼宾用车,红旗汽车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近日有信息显示,一汽红旗计划投入11....
-
枫叶汽车首款产品枫叶30X将于明日开启首发预售
发布时间:2020/04/09
3月下旬,吉利旗下全新新能源汽车品牌枫叶汽车发布首款产品枫叶30X的官图,让一个汽车新品牌——枫叶进入公众视野。 今天新消息传来,枫叶汽车将于北京时间4月10日16点以线上直播的方式正式发布,同时其首款量产车...
-
轿跑SUV领克05限量发售1005台,全系预售价区间为18~22万元
发布时间:2020/04/09
最近,领克汽车公布了旗下全新轿跑SUV,领克05的预售价格,全系预售价区间为18~22万元,而此前已经亮相的全黑化车身,十分吸引年轻人眼球的领克05时间限量版售价为23.58万元。该车基于领克05的顶配四驱黑色版车型...
或导致汽车业停产6个月 美国拟立法解决芯片危机
发布时间:2021/04/10 新闻 浏览次数:371
近日,一家美国汽车工业组织表示,全球半导体短缺可能导致美国今年的汽车生产减少128万辆,甚至是长达6个月的停产。而为解决芯片短缺对汽车产业带来的冲击,美国已准备立法促进半导体生产供应。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综合外电报道 近日,美国政府表示,为解决从汽车到电脑等一系列产品生产中芯片短缺的问题,准备立法促进半导体生产供应。
对此,白宫官员说,白宫定于下周一(4月12日)就这一问题举行线上峰会。除了白宫部分官员外,会议还将邀请福特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Jim Farley)和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Mary Barra)等美国汽车企业高管参与。
邀请多家车企负责人参与的原因是,芯片短缺对汽车生产影响不断扩大。当地时间周一(4月5日),一家美国汽车工业组织就曾呼吁政府提供帮助,比如拨款用于提高汽车芯片生产;并表示,全球半导体短缺可能导致美国今年汽车生产被迫减少128万辆,甚至是长达6个月的停产。
美国政府今年2月也曾下令联邦机构采取行动解决芯片危机,目前则在寻求约370亿美元的资金,并拟定立法提升美国芯片的制造。
回顾来看,汽车产业“缺芯”与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关系密切。在疫情最严重时期,汽车制造商纷纷停产并取消了此前的芯片订单,导致芯片制造商转向生产其它芯片;而当汽车产业逐步恢复后,汽车芯片的生产却不能及时跟上脚步。
但对此,宽带互联网、手机和有线电视等产业、企业,则呼吁白宫在解决芯片短缺问题上要保持中立。
(美国)国家电缆电视协会(NCTA)在本周给美国商务部的评论中说,供应商正面临芯片短缺,导致一些有线电视盒的交付延迟,以及接收网络交换机、路由器和服务器等产品的延迟。其还表示,半导体短缺及由此带来的产品生产延迟,今年将给宽带和有线电视行业带来数亿美元的影响。
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Boeing Co.)则表示,“半导体供应链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国内缺乏关键的制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