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颜值与实力齐飞,长安新一代平头小卡跨越者D3开启货运新美学!
发布时间:2025/03/18
在传统观念里,商用车往往只注重实用性,在外观与内饰设计方面常被忽视。但长安跨越新一代平头小卡跨越者D3的亮相,彻底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它巧妙融合了颜值与实力,为货运领域开拓出全新的美学视角。 从外观...
-
2024年三季度中国汽车后市场行情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18
F6大数据研究院最新发布《2024三季度汽车后市场行情报告》,减振器、蓄电池销量同比分别增长4%、2%,机油、乘用车轮胎同比下滑2%,而齿轮油、自动变速箱油同比降幅均在10%以上 一、研究成果摘要 2024年截至三...
-
奥铃智蓝EM重磅发布,引领中国新能源轻卡品质升级
发布时间:2024/04/29
相约锦绣蓉城,共“碳”纯电未来!4月28日,以“全路况、全场景、全价值”为主题的奥铃智蓝EM全国上市发布会在成都盛大启幕。物流行业协会领导、福田奥铃领导、供应商以及来自成都及周边区域的大客户、商用车行...
-
吴周涛引领北京现代新浪潮,炫出专属驾乘体验感
发布时间:2024/03/14
车展压轴大戏——第二十一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以下简称“广州车展”)在11月17日正式拉开帷幕。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合资品牌之一,北京现代携第五代胜达亮相广州车展。这是新车在中国市场首次公开亮相。值得一提的是...
-
哈弗H6第三代车型将拥有更好的产品扩展能力
发布时间:2020/04/09
长城汽车将于今年下半年推出全新一代哈弗H6(第三代车型),内部代号为“B01”。在最近长城汽车2019年业绩公布的一次采访中,魏建军董事长表示:“B01”的车身长度在4.65米左右(现款为4600mm),兼有混动、HEV和PHEV...
-
一汽红旗计全新大型纯电动SUV概念车——红旗E115将量产
发布时间:2020/04/09
曾几何时,一汽红旗代表着民族汽车行业的崛起和骄傲,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里程碑,1958年,就一直作为国家国事等重大活动的礼宾用车,红旗汽车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近日有信息显示,一汽红旗计划投入11....
-
枫叶汽车首款产品枫叶30X将于明日开启首发预售
发布时间:2020/04/09
3月下旬,吉利旗下全新新能源汽车品牌枫叶汽车发布首款产品枫叶30X的官图,让一个汽车新品牌——枫叶进入公众视野。 今天新消息传来,枫叶汽车将于北京时间4月10日16点以线上直播的方式正式发布,同时其首款量产车...
-
轿跑SUV领克05限量发售1005台,全系预售价区间为18~22万元
发布时间:2020/04/09
最近,领克汽车公布了旗下全新轿跑SUV,领克05的预售价格,全系预售价区间为18~22万元,而此前已经亮相的全黑化车身,十分吸引年轻人眼球的领克05时间限量版售价为23.58万元。该车基于领克05的顶配四驱黑色版车型...
马斯克承认在FSD测试中监控用户:侵犯隐私却不告知?
发布时间:2021/03/20 汽车圈 浏览次数:385
近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宣布全新FSD(完全自动驾驶)功能测试情况时不仅表示将把测试范围扩大到2000名车主,还宣称将把那些在测试中不能够集中注意力的用户踢出测试,取消他们的试用权限。
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马斯克和特斯拉是用什么方法来知道参加测试的车主有没有集中注意力呢?
于是,有美国网友在推特上就直接向马斯克本人提问:特斯拉如何得知用户是否专心?特斯拉车内的摄像头可以检测车主的目光吗?
一向快人快语的马斯克也直言不讳进行了承认:“Yes”。
马斯克这个Yes也可以说是特斯拉官方对其能通过车内摄像头来监控驾驶员进行了承认。
去年,特斯拉对其FSD功能进行了完全的底层代码重写,并在年底开始了面向美国用户的测试。此前零星流出的FSD测试视频来看,这项功能目前已经“十分接近”真人的操控,甚至已经可以主动辨认出红绿灯、小动物等特殊路况。
同时考虑到FSD功能目前并不是十全十美,为了避免出现事故,要求用户在测试过程中保持注意力集中显然也是无可厚非。不过这难免让人有一种特斯拉侵犯用户隐私的嫌疑。
当然,如果在测试条款中,特斯拉明确标明了将用车内摄像头监控车主注意力,并被测试用户同意的话,从合规角度上来看应该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据悉,特斯拉FSD Beta测试版将4月在美国推出的软件更新,或能在不使用雷达的情况下为车主提供纯视野。按照马斯克的说法,特斯拉将升级周围环境视频的所有神经网络,并在重点区域使用子网,再加上其他一些改进措施,即将发布的Build 8.3将对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带来约1000项改进。
此外,实事求是地说,如今在汽车里安装摄像头似乎也越来越成为了一种常态,甚至有些厂家会将驾驶员注意力监控作为产品卖点进行宣传。这显然也会引发不少用户随之而来的隐私保护的担忧。
隐私的保护从来就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更广泛的立法和监管维度的问题。而这要考验的,除了厂家自身的操守,还需要政府相关监管部门从立法等角度加强监管。